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浙江配资网
鸭子河旁,摸底河畔。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,成都平原上两处区域性青铜时代中心聚落遗址——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,在国内外受到的关注日益增长。
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立人(图据三星堆博物馆)
从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,到金沙的商周青铜立人;从三星堆戴着金面具的青铜人头像,到金沙的金面具;从三星堆的金鸟形饰,再到金沙的太阳神鸟金饰……这两处古蜀文明遗址出土的多件器物,乍一看外形有所不同,但内在却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多年的考古研究已证明,这两处遗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青铜立人(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)
古蜀人如何从三星堆“走”到金沙?如何从科学的角度,理解“三星堆文化去哪儿了”?即日起,由四川省委网信办、四川省文物局指导,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、封面新闻联合出品,成都市文物局、德阳市文物局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(三星堆研究院)、三星堆博物馆、四川省文物交流和信息中心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支持的“解码古蜀文明:三星堆——金沙遗址”系列融媒报道正式启幕,带您领略由三星堆——金沙遗址所构建起的青铜时代,这古蜀文明中最辉煌的一章。
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金饰(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館)
三星堆文化去了哪里,是突然消失了还是“搬家”了?青铜器、金器、玉器、象牙器等器物背后,又能解码古蜀历史中的哪一部分?想象力颇丰的古蜀人,是如何修建自己的城?“解码古蜀文明:三星堆——金沙遗址”系列融媒报道,既有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现,更是一次对文明根脉的追寻。
三星堆遗址出土陶高柄豆(图据三星堆博物馆)
而对于考古学来说,三星堆——金沙遗址的意义远不止于此。碳十四测年、丝绸微痕检测、饱水象牙的修复保存、同位素溯源……三星堆——金沙遗址的研究工作,亦是考古工作者为世界考古学书写的“中国方案”中的重要部分。发掘历史的人,同样也正在创造历史。
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(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)
从纵向的深度,到横向的广度,“解码古蜀文明:三星堆——金沙遗址”系列融媒报道都将一一呈现。在稿件解读之外,趣味视频、H5互动游戏、动漫长图等融媒产品也将陆续与读者见面。一叶障目,才会被不根之论所迷惑;管中窥豹,难免因错过求索之向而留憾。这是一次解码与探源之旅,更是一次跨越时空与学科的叩问。
优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